當前位置:首頁 > 漢語知識 > 成語故事 > 正文

一身兩任
成語故事

一身兩任11.jpg

解釋:

        指一個人擔任兩個職務。有的用于形容責任重大,需要身兼數職才能完成任務,有時也用于形容才華橫溢,能夠勝任多種工作。

出處:

        該成語的出處并不十分明確,但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官員或重要人物身兼數職的情況。在古代社會,尤其是政治體系中,由于人才稀缺或特殊需要,有時一個人會被委以重任,同時擔任兩個或多個職位。

來源:

        成語的形成往往源于古代文獻、歷史故事或民間傳說。雖然“一身兩任”這個成語的確切來源難以考證,但它反映了古代社會對于才能和責任的普遍認知。

引申意義:

        除了字面上的意思,這個成語還常用來形容某人能力出眾,能夠勝任多種工作或角色。它也用來形容責任重大,需要一個人承擔多項任務的情況。

比喻意義:

        比喻某人才能出眾,能夠勝任多種角色或任務,或者形容某種情況下責任重大,需要一個人身兼數職。

近義詞:

        身兼數職、多才多藝、能者多勞等,都表示中立或者褒義,指人非常有才華且勞累。

反義詞:

        無能為力、一無所能、碌碌無為等,都表示貶義,指人沒有才華,不能勝任工作。

辨析:

        在使用時,要注意與“一心二用”等成語進行辨析。“一心二用”通常指注意力不集中,同時做兩件事情都做不好,含有貶義;而“一身兩任”則更多是用來形容能力出眾或責任重大,是中性或褒義的用法。

文化內涵與智慧:

        這個成語體現了古代中國文化中對于才能和責任的重視。在古代社會,一個人的才能往往通過他所能擔任的職務來體現,而身兼數職則更是對其才能的高度認可。同時,這個成語也體現了古代中國文化中的責任觀念,即有能力的人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,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。

成語故事:

        唐代有一個官宦子弟叫王承福。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擔任京兆尹這一官職(京城的行政長官)。所以稱得上門第顯赫,權勢威震一方。天寶十四年,王承福應征入伍。戎馬倥傯數年,歸來拜見玄宗皇帝。玄宗因他立下不少汗馬功勞,賜送他許多金銀財寶,并要封他做官。但王承福婉言拒絕了。
        皇上十分奇怪,問:“你到底想要什么呢?”
        王承福懇切地說:“我只求回家鄉(xiāng)做一個泥水匠?!?br/>        皇上驚訝地說:“你高官不做卻做泥水匠。這可是個又臟又累的活呀!你還是好好地考慮一下?!?br/>        但是王承福決心已定,不可改變?;噬弦膊辉倜銖?恩準了他的請求。
        王承?;氐郊亦l(xiāng),果然做了泥水匠。整日造房、修房弄得渾身上下都是泥水、灰土。鄉(xiāng)親們見他如此,都惋惜地說:“王公子,你可大材小用了?!?br/>        王承福樂呵呵地回答:“我本來也只是一塊磚、一片瓦呀!”
        平時,鄉(xiāng)親們只要有求,他沒有不應允的。別看他出身官家,但沒有一點官家弟子的驕橫之氣。他的手藝也十分高超:造的房子不僅牢固,而且設計美觀。因此,大家都親熱地叫他“泥匠王”。日復一日,王承福干這活一干就干了30年,當初的小伙子早已變成了中年漢子。王承福獨來獨往,也該有個家了。不少熱心人為他做媒,然而王承福竟然一一謝絕了。幾十年來,王承福經常把他辛苦賺來的錢送給一些殘廢和饑餓的人。大家十分敬佩他,可又不明白他的心思。
        一天,大家在一起干活。有人問:“王公子,你為什么這樣做呢?”
        王承福抬起頭,微笑著對大家說:“種田織布要有人去做,只有各盡其力,人們才能生存。”
        “對,對!”眾人點頭贊同。
        王承福又指著前面的官衙大門說:“做官的,不論職位高低也得各盡其職。不然老天會懲罰這些好吃懶做的人?!蓖醭懈捨康赜檬謷性谛目诮又f:“因此,我干泥水匠這活,雖說很辛苦但我心安理得。功勞大的可以養(yǎng)家。而我這樣的,如果娶妻生子,那對我來說又勞身又勞心。一個人擔任兩重責任,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勝任呀!”
        眾人發(fā)出了“嘖、嘖”的贊嘆聲。
        王承福獨善其身,不圖名利,甘愿吃苦的事跡就這樣傳誦開來。著名文學家韓愈還專門為他寫了一篇傳記,以此抨擊當時官吏的腐敗墮落呢!
        后來,“一身兩任”這一成語,用來形容一人承擔兩種任務。

開通會員,享受整站包年服務
說明: 本文檔由創(chuàng)作者上傳發(fā)布,版權歸屬創(chuàng)作者。若內容存在侵權,請點擊申訴舉報